预报名进行中!这些在北京高校发布招生简章
2024-12-30
[摘要] 对于毕业院校(不含艺术类院校)设有报考点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试方式为全国统考),须选择所在院校报名考试。对于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院校未设立报考点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艺术类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等3类考生,分以下3中情况:(1)报考1

  对于毕业院校(不含艺术类院校)设有报考点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试方式为全国统考),须选择所在院校报名考试。

  对于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院校未设立报考点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艺术类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等3类考生,分以下3中情况:

  (1)报考1251工商管理、1252公共管理、1253会计、1254旅游管理、1255图书情报、1256工程管理、1257审计等7个专业的,应选择:1113北京邮电大学、1118北京电子科技学院、1156中华女子学院、1157中国劳动关系学院、1155北京城市学院、116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报考点;

  (2)报考035101法律(非法学)、035102法律(法学)等2个专业的,应选择:1153中国政法大学、116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考点;

  (3)报考除上述专业之外其它专业的,应按下表要求进行考点选择(如:考生报考复旦大学,所属省(市)为上海市,应选择111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报考点)。

  特别提示:网上报名期间,若个别报考点出现报名缴费考生满员情况,北京教育考试院将关闭相应报考点接收报考京外招生单位考生报名的功能,并适时启用备用报考点。请考生及时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

  报考单位-北京报考点一览表

  10001 北京大学 → 1101 北京大学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 11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 1103 清华大学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 1104 北京交通大学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 1105 北京工业大学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 1108 北京科技大学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 1109 北方工业大学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 1111 北京工商大学

  10012 北京服装学院 → 1112 北京服装学院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 1113 北京邮电大学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 1115 北京印刷学院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 1116 北京建筑大学

  10017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1117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0018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 1118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 1119 中国农业大学

  10020 北京农学院 → 1120 北京农学院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 1122 北京林业大学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 11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 1125 首都医科大学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1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 1127 北京师范大学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 1128 首都师范大学

  10029 首都体育学院 → 1129 首都体育学院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1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100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11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0032 北京语言大学 → 1132 北京语言大学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 1133 中国传媒大学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 1134 中央财经大学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11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037 北京物资学院 → 1137 北京物资学院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116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40 外交学院 → 1140 外交学院

  100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11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0042 国际关系学院 → 1142 国际关系学院

  10043 北京体育大学 → 1143 北京体育大学

  10045 中央音乐学院 → 1145 中央音乐学院

  10046 中国音乐学院 → 1146 中国音乐学院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 1147 中央美术学院

  10048 中央戏剧学院 → 1148 中央戏剧学院

  10049 中国戏曲学院 → 1149 中国戏曲学院

  10050 北京电影学院 → 1150 北京电影学院

  10051 北京舞蹈学院 → 1151 北京舞蹈学院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 1152 中央民族大学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 1153 中国政法大学

  10054 华北电力大学 → 1162 华北电力大学

  11149 中华女子学院 → 1156 中华女子学院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116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141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116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116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41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16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417 北京联合大学 → 1154 北京联合大学

  11418 北京城市学院 → 1155 北京城市学院

  1162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1128 首都师范大学

  1245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1157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4430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188 中国科学院大学

  1459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117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80401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1154 北京联合大学

  8090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1128 首都师范大学

  81601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 1174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82001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 11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2101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2110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220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1122 北京林业大学

  8230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1111 北京工商大学

  823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1162 华北电力大学

  8240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240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1116 北京建筑大学

  82403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1116 北京建筑大学

  8240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2501 中国地质科学院 → 116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82601 钢铁研究总院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2602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 1113 北京邮电大学

  82605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2701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2702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2703 北京机电研究所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2715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1119 中国农业大学

  828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2803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 1103 清华大学

  82806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2807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2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2901 中国航空研究院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2902 中国航空研究院(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2913 中国航空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2914 中国航空研究院(625所)→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2920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2931 中国航空研究院(628所)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2932 中国航空研究院(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300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3001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3107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320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322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3227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4所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3229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7所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3232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324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326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3277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330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340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1108 北京科技大学

  83501 北京化工研究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3504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3702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 → 1111 北京工商大学

  83705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 1111 北京工商大学

  83706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 1111 北京工商大学

  8380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1104 北京交通大学

  8390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1113 北京邮电大学

  840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4201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181 中国艺术研究院

  84202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 1127 北京师范大学

  845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125 首都医科大学

  84502 中国中医科学院 → 1125 首都医科大学

  84503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11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84504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 11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84508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 11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84512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 11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8460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1143 北京体育大学

  84901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1105 北京工业大学

  851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5304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540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1188 中国科学院大学

  8540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188 中国科学院大学

  8540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1188 中国科学院大学

  85407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 1188 中国科学院大学

  8580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600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1188 中国科学院大学

  86201 中国舰船研究院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63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116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86402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1104 北京交通大学

  86403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7102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03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10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11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12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13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20 首都儿科研究所 → 11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89611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 1128 首都师范大学

  89952 长江商学院 → 116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91001 国防大学 →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

  91006 陆军装甲兵学院 →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

  91008 陆军航空兵学院 →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

  91011 陆军防化学院 →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

  91023 空军指挥学院 →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

  91036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

  91101 军事科学院 →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

  91102 解放军医学院 →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

  四、网报要求

  (一)网上填报信息

  1.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进行网上报名信息修改或重新填报,每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截止后,报名信息一律不得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三项关键信息,在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无论初试费支付与否,均不得修改。如需修改,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内,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重新进行报名并支付初试费。

  2.考生应当认真阅读并严格按照所报考招生单位和所选报考点的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报考点,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或因考生本人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提交虚假材料及未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学历(学籍)校验

  网报期间,报名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三)网上支付

  选择北京市各报考点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须于网上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10月28日22:00)前,以“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初试费(注: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支付初试费,逾期不接受补缴费)。

  缴费成功后,考生还须在报考点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否则报名无效。

  五、网上确认

  网上确认由报考点组织实施,确认时间及工作安排以所选报考点公告为准。届时,考生可选择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完成信息确认。网上确认开始前,各报考点将发布“网上确认考生须知”,请及时关注。

  特别提示:凡符合所报考招生单位和所选报考点要求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确认,未在报考点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网上确认或因自身原因未被报考点或招生单位审核通过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

  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考生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考生在网上确认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或问题,请主动联系所选报考点。

  六、其他事项

  (一)依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部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标准的函》(京发改〔2012〕1358号)规定,对在京报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收取初试费138元/人,招生单位(含免试生接收单位)可对复试考生(初试合格进入复试考生和免试生)收取复试费100元/人。

  (二)对于已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因已启动考务组织程序、安排考试资源,故一律不予退费。对于在报名过程中取消报考信息、重复缴费、未进行或未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其缴纳的初试费由研招网对账结算后统一进行退费处理,所退费用预计于2024年12月底返还考生缴费时所用的支付账户。为确保退费顺利进行,请考生不要注销支付账户,发现问题请及时与研招网客服联系。

  (三)在京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考生,可申请考试期间提供合理便利。考生须在所选报考点网上确认结束前按报考点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经考点提出初审意见后报考试院研招办。考试院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申请考生进行联合评估,研究确定可提供的合理便利事项,由报考点告知考生。

  (四)考生须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

  特别提示:《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五)考生要合理安排报名时间,尽量避开初期、末期高峰时段,避免网络拥堵。报名时间一经截止,不再安排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六)考生须密切关注报考点、招生单位发布的相关信息。有关报考点、招生单位具体事宜请咨询或查阅该报考点、招生单位的网站,报考政策及动态可登录“研招网”、“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主动了解考试安排、入场要求等事项,保持通信畅通,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在京部分高校2025年

  研考招生简章汇总

  1. 中国人民大学

  按照学校章程,中国人民大学办学地点包含中关村校区、通州校区以及苏州校区。国际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智慧治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地点在苏州校区。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详见该校院系网站上发布的招生简章。

  2.北京交通大学

  该校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金融(025100)、应用统计(025200)、审计(125700)、工商管理(125100)、会计(125300)、工程管理(125601)、工业工程与管理(125603)、物流工程与管理(125604)、英语笔译(055101)、新闻与传播(055200)、法律(法学)(035102)、软件工程(085405)专业以及威海校区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其它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延长期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在基本修业年限外不超过2年。

  3.北京工业大学

  全日制非定向生,在学期间人事档案(原件)必须转入学校,户口是否迁入学校可自愿选择。学生毕业(结业、肄业)后,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办理就业手续。

  定向生(含全日制、非全日制),学校不接收其户口、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其工资、医疗、福利等待遇由定向就业单位负责。

  该校研究生培养校区为北京工业大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学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安排住宿(工作单位在北京的定向就业研究生除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工作单位在北京的定向就业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

  4.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具体情况见《北京科技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专业学制及学费标准》。

  该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助学金政策如下:

  1.助学金:全日制非定向就业新生0.6万元/学年(含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新生)。

  2.学业奖学金:全日制新生(含定向就业考生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新生),第一年均享受奖学金1.0万元/学年,第二学年及之后享受的奖学金标准参见《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修订)》(校发〔2022〕28号)。

  3.除上述基本奖助学金外,学校还设立了多个社会捐资的奖学金。

  5.北方工业大学

  在京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考生,可申请考试期间提供合理便利。考生须在报考点网上确认结束前一天提交《北京教育考试考生合理便利申请表》、网上报名所用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A4幅面、身份证正反面在同一页)、残疾人证复印件(A4幅面,残疾人证正反面在同一页),接收电子信箱为:yjs@ncut.edu.cn。

  6.北京化工大学

  该校将统筹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别在朝阳校区、海淀校区和昌平校区住宿。收费标准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s://graduate.buct.edu.cn)。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安排住宿。

  在学制内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参评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资助奖学金等。同时学校、学院(系、中心)和导师为研究生设置“助教”、“助管”和“助研”岗位(统称为“三助”岗位)。承担“三助”岗位的研究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岗位津贴。

  7. 北京服装学院

  该校向招生计划内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发放助学金(在学制期限内700元/月,每年按10个月发放);在修业年限内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评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助学金。

  8. 北京邮电大学

  为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激励优秀学生科研创新,该校设立了研究生奖、助学金。具体发放标准和范围以学校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新实施细则为准。

  在住宿方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按需安排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安排住宿。

  9. 北京印刷学院

  学校有主校区、西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各有特色,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全日制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等,相关奖学金的奖励额度和奖励人数,根据北京市下发的指标和学校的相关政策执行。

  学校为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提供国家助学金以及“三助一辅”岗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10.北京建筑大学

  考生在报名时无需填写导师姓名,待正式录取且开学报到后,由所在学院组织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和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导师,复试时拟录取考生可初步确定导师意向。

  该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社会工作(MSW)、工商管理(MBA)和工程管理(MEM)学制2年;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4学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5学年。

  11. 中国农业大学

  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一般学费标准为:硕士研究生8000元/学年,博士研究生10000元/学年;直博生一年级按硕士生标准执行,直博生二年级及以后年级、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硕博连读研究生按博士生标准执行。

  普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按6000元/学年执行(其中金融硕士和会计硕士学费标准为2.9万/学年,图书情报硕士学费标准为1.8万/学年,社会工作硕士学费标准为1.5万/学年)。

  12.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硕士研究生学籍均归属于北京师范大学。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标准为0.8万元/生/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分三学年缴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和学费标准详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13.北京语言大学

  该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861人(含推免以及各类专项计划),实际招生人数按国家当年下达具体招生计划为准。

  2025年北京语言大学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类别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专项硕士研究生,学术硕士不招收骨干计划考生,相关政策及招生名额等信息以教育部当年度发布的相关文件为准。

  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学校仅负责培养工作,不解决住宿等。

  14. 中国传媒大学

  该校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非脱产学习。具体说明如下:

  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学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学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研究生: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就业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学校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该校硕士研究生按培养类型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均为定向就业。该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16.北京体育大学

  2025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1100人左右,具体人数详见《北京体育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最终招生计划(含各类专项计划)以教育部正式文件下达计划数为准。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应用心理、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

  17. 中央美术学院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其中,2025 年学校艺术学、设计学、建筑学三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 元/学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20000 元/学年。

  18.中国戏曲学院

  脱产学习,学制三年。

  1.定向的在职人员考生,被录取为研究生后,学习期间不转户口和工资关系,享受原单位工资及福利待遇。

  2.现役军人报考该校研究生,按军队相关规定办理。

  3.奖助政策等按教育部、北京市及学校相应文件执行。

  19. 中央民族大学

  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须将档案转入学校;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需签订定向就业三方协议。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学费8000元/年。学费按学年交纳。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20. 中国政法大学

  1.法学院法律(法学)专业学位增设“立法学”方向,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0名;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增设“港澳基本法”方向,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其他研究方向共用招生计划;军事法学专业增设“国家安全学”方向,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5名,原相关专业暂停招生。

  2.纪检监察学院增设“纪检监察学”专业,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0名。

  3.外国语学院增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招生专业,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3名。

  4.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增设“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根据学校一级学科招生改革方案,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作为方向在公共管理学专业下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3名。

  5.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增设“出口管制”方向,加强出口管制高层次人才培养,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其他研究方向共用招生计划。

  6.商学院金融专业、审计专业及国际商务专业新增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别计划招生15名、15名、40名。

  21.北京城市学院

  2025年该校面向全国拟招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20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人),招生专业涉及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中药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戏剧与影视硕士专业学位、设计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文物硕士专业学位。

  22. 中华女子学院

  2025年该校面向全国拟招收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180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9人)。面向全国拟招收攻读社会学(专业代码030300)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20人。

  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5年该校面向全国拟招收学术学位硕士(全日制)3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95人(全日制220人、非全日制175人)。继续参与教育部“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招生,拟招生10人(全日制5人、非全日制5人)。

  2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5年,该校在60个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约250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90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10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500人。

  2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该校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另行发布。

  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克拉玛依专项)”的招生信息,可咨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李老师,联系电话:0990-6633038。

  2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5年该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100名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30名,单独考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数为准。

  该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学制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4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5年。